流量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流量计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东燕州城萧太后梳妆台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2:16:55 阅读: 来源:流量计厂家

双泉寺内龙凤柏 高文瑞摄

尘封的历史,充满神奇诱惑。

黄土朝天,原本自然,收集夯筑遗物,便有了人文,有了历史。时间又像长河,既能冲刷洗涤,又能侵蚀腐化。滴水穿石,日积月累,变化缓慢,不动声色,熟视之中也容易淡忘忽略。

走在古城墙边,若不是看到了石碑上写着东燕州城,真能把它认作土堆,上面长满灌木,极为茂盛。沿着土堆向西,于稀疏处,看到了黄色,而且相连,隐约感觉到是城墙,百十米后北拐,还有上百米长。北面尽头横着京密引水渠、怀昌公路。

站在古城外,城墙最高处不足2米,矮处也就1米,全是上好的黄土,上面架着铁丝网,便想探知城内何样。找到低矮处,登上城墙,当年要有几米、甚至十几米厚,现在这样窄,仅容一人站立,像是围墙。里面种着成片的果树,还盖着大棚,大棚里不知种植着什么作物。城里早已没人,村民全都搬到城外居住了。城有多古老,看着残墙便已有了感觉。上千年的古城,还能有这样的保存,已属不易。

城南面有一土台,周围砌上了砖,加以保护。台前有标牌,上面写着“萧太后梳妆台”。当地村民认定,萧太后来过此地,并有传说:酸枣枝的刺剐了她的裙子。萧太后说:以后不许再剐人了。后来这里的酸枣树果然没刺了。不过下面还有一行字“寺塔遗址”。土堆正处在寺庙后面。当地有人考证,认为是坍塌的塔基,留下了土堆。这些都说明了此地之古老,尤其是土台上面的两棵柏树,长得粗壮茂盛,足以证明。

土台南面紧贴着双泉寺。据介绍,古刹建于辽代,历史上称双泉禅院,因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而得名,现经上世纪90年代末的修缮,完整如初。寺院坐北朝南,南面开三个门,中间为正门,两侧为旁门。平日只开西侧门,为常人出入。山门后是一座方形的殿宇,供奉着弥勒佛,旁边有四大天王,后面是韦驮,面朝正殿。正殿走廊两侧各有人物壁画,西侧墙上较为完整,画着两个人物,身着铠甲,画工精美。大雄宝殿的台阶、石基古朴,应是旧物。能有这样规模的寺庙,不是普通乡村。

寺庙之古,有树为证。山门前的槐树,高大醒目,枝繁叶茂。寺内有菩提树,村里寺庙很少见到,而长得这般粗大,又在大多寺庙中少见。大殿前对称两株侧柏,更是罕见,称为龙凤柏。西侧一株干练修长,据说是曾经被火烧过,大部分树皮已无,树冠上也多有枯枝,向天的一杈极像爪子,称为龙爪。东侧一株树冠茂盛,枝杈展开,形状圆满,极像凤尾。树身很粗,要三四个人合围,奇特的是,树身中间长出一物,形状极似如意,这是高龄古树才可能结出,也是造化使然。许多善男信女到此拜奉,常抚摸此物,进山门前,先摸槐树的蟾蜍,以此祈福。

双泉寺山门,有序放置着一些石材,其中有残缺的碑首,上有龙纹,能看出“皇明”二字,为御制标志。南面修建有一座戏台,用旧城砖垒砌,样子仿古,很是讲究。当地人说,过去曾有戏台,仅存土堆了,经过修葺,建成这样。旁边还有一排仿古建筑,寺庙外有围墙。之前知道古寺规模不小,有大城堡气象,及至见到,还是超出想像。

正在观看,寺内走出三位老人,刚进完香。连忙上前探问。寺外放着一堆堆旧砖是哪里拆下来的?回答说,是从别处买来的,准备扩建。古城东侧还有城墙吗?有,就在碑牌东边。北墙贴着河边,现在没了。原来是座不大的方城,虽有截断,大致还有着东南西三面墙。以前墙也这样高吗?二三十年前要高很多,后来盖房、生活用黄土,再后来土地承包,个人平整土地也用去不少,逐渐矮了。城墙里是个人种的果树等作物。村民现有约300户,不足千人,全都住在南边,那里的顺墙早就没了。

听到此处,产生了疑问,怎么又生出了顺墙?不是北面这座城吧?不是,这里人把外边那道城墙叫顺墙,大得多。这座小城叫拴马城,用来圈马的。这也是听村里老人说的。老人,眼前这位就已高寿了,叫袁淑兰,81岁,嫁到这村的。另一位叫李淑芝,78岁。最小的叫王淑珍,也62岁了,外村嫁来。长年在此生活,听到了祖辈的口口相传。

城外还有城,真是大出意外。便问,还有遗迹,哪怕是个黄土堆?南顺墙在村里,早没了。西顺墙和东顺墙还有。再问,顺墙遗址现在的位置?因为所剩无多,老人之间交换意见后,指点着说,在谁家的地里。我不能听明白,想着要是找到也不能断定,犹如眼前这座古城,若无石碑,猛然看去,谁能留心是座古城呢。老人们看出我的意思,没等开口,王淑珍便说,我最小,带你去。心中充满感激。

出村向东走了几百米,到了一片果树林中,王淑珍老人指着一块黄土坡地说,这就是了。小土坡,仅比旁边的土地略高一些,无人指定,谁能认为是城墙呢。再向南走向树木深处,果然见到有明显的墙体。这是城的东墙,高的地方有1米多,上面长满灌木,没有拆平,可能还有些许用处,作为土地的划界分割,或用来阻白癜风小偏方挡行人随便进入。按王淑珍老人所指,此地向北直到河边,向南可到村里,要有上千米长,而西顺墙还在那座小城的西边,如此大的一座城堡。至于两座城的北墙是否在同一条线上,便不得而知,或许京密引水渠能够给出答案。

送回了老人,留下了谜团。如何城外又有了城墙?不能收手。想到了曾关注过此地的顾炎武,明末清初人,所著《昌平山水记》中说:“军都山……汉立军都县于山之南……后徙。今州东四十里,有军都村,亦曰故县址。”昌平县以前叫军都县,汉代建立,县治先在军都山南,后来搬到了军都村,所指方位距离应是此地。再查清朝光绪年间编写的《昌平州志》,也有同样记载,“(地)址当是今新城村北之土城”,又明确了距离,此地“东去顺义县三十余里,西去州城四十里许,与山水记合。”军都村即新城村,新址称为新城的原因,“新城者,别徙之新城也”,县治从别处迁过来而新建了县城,简称为军都新城。

军都县城以前在何处?《昌平州志》中指明了旧城地址,“在昌平州西十七里”,正在军都山南,那是更为古老的城堡,称为军都故城,“汉置县,后魏置东燕州及昌平县于此。”原来东燕州与军都县有着关联。志中引用了《魏书·地形志》来解释,“东燕州,天平中置,寄治幽州军都城。”天平是南北朝时期,北朝东魏使用的第一个年号,建立之初,与军都县共处一城。再查《魏书·地形志》,上面果真记有燕郡,下辖5个县,其中便有军都县。

谜团已经解开。有趣的是,清末时编有《昌平外志》的麻兆庆,昌平人,也关心过此事,专门作有“军都故城考”,肯定了《昌平山水记》的观点,也按距离作了测量,所说的新城村,正是这里,并指出了《太平寰宇记》中“后魏徙军都于东北二十里”的说法有误,“惟自故城至新城里约五十”,军都故城至军都新城距离应是50里。麻兆庆在记述军都村位置时,继续使用这一观点,“在州东四十里即新城村”。军都村也称新城村,至晚清时有了发展,分成东西两个村,村名一直叫到现昆明牛皮癣专科医院在,称西新城村和东新城村。

《太平寰宇记》是记述史地的著作,成书于宋朝初年,很有价值,影响颇大。而两部志书都指出了其中的失误,把“五”写成“二”,却也肯定了一个信息,即后魏时,军都县治东迁,搬到了新城。东燕州借着行政区划调整之时,鹊巢鸠占,结束了“寄治”的尴尬。军都新城那样大的面积,也与县城的地位相合。

世事沧桑。回想起了黄土地,在果树之侧,那片村落之中,谁能想像出发生过什么。后魏距宋,不过几百年,却经历了隋唐五代,极为复杂的时期。面对大好河山,谁不想拥有。曾经的高大城池,精美建筑,可能有过兴旺繁荣、灿烂辉煌,也定然会有攻城略地、兵燹战争、杀戮迁徙。惨烈的战斗,集团的纷争,带来了朝代的更替。宋朝至今又过去了千年,古城究竟又发生过多少故事,大城之中如何又包着小城,辽代接管过此地,是否会与萧太后有关,如此等等,留下了诸多不解之谜,有些恐怕连那几株古柏也不一定说得清楚。

历史的烟云散去,城内仅存的就是土墙。黄土本为大地之物,松散无形,凝聚垒积,才有文化内涵,而撒向大地,又回归了自然,恢复了常态。有聚有散,人之常情;时聚时散,便为历史。(高文瑞)

银川工作服定做

通化工作服制作

定西定制西装